玛曲借贷合同纠纷处理、管辖法院确定及合同无效情形解析

一、普通借贷合同争议的处理方式

  1. 协商解决
    指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在自主且相互体谅的原则下,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合同约定,通过阐述事实、摆明道理的方式,达成和解协议,自行处理合同纠纷的一种途径。这是最有益于维持双方关系的解决办法,有助于防止双方产生更深层次、难以挽回的矛盾。
  2. 调解处理
    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在第三方(即调解人)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由第三方对纠纷双方进行解释疏导,促使他们相互体谅、让步,达成和解协议,进而解决纠纷的活动。
  3. 仲裁解决
    即由第三方依据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仲裁条款或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按照法律规定对合同争议事项进行居中裁决,以解决合同纠纷的一种方式。仲裁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争议解决法律机制。不过,其成本相对较高。
  4. 诉讼解决
    也就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该方式通常耗时较长,但费用相对较低。

二、借款合同纠纷管辖法院的确定规则

需注意的是,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若当事人在合同中对履行地点、交货地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或虽有约定但未实际交付货物,且双方住所地均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以及涉及口头购销合同纠纷的案件,均不依据履行地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三、民间借贷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

以下情形下,法院会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 订立民间借贷合同的当事人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民间借款合同;
  3.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玛曲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未曾污染的净土,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是人间天堂香巴拉。走进玛曲草原,驻足青藏高原,遨游绿色原野,拜谒黄河母亲,仰望神圣佛塔,聆听格萨尔弹唱,探秘草原深处的故事,融入天下黄河第一弯,净化心灵,解读人生真谛。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发源,一路浩浩荡荡东下,从青海省久治县门堂乡流入我县木西合乡,从南、东、北三面环绕县境而过,复入青海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玛曲县境内形成了一个433公里的“九曲黄河第一弯”,玛曲县就被这第一弯所怀抱。玛曲,藏语意为“孔雀河”,即黄河之意,因河水清翠如孔雀羽毛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命名的县。玛曲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甘、青、川三省甘南、黄南、果洛、阿坝四个民族自治州的中心地带,东北与甘肃省碌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东南与四川省阿坝县相邻,西北与青海省久治县、甘德县、玛沁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相连,距省城兰州453公里,距成都580公里,距九寨沟380公里,距州府合作180公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是三省结合部畜产品交易、商贸流通集散地的旱码头,已成为该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窗口。总面积10190.80平方公里,海拔在3000—4800米之间,属昆仓山系的阿尼玛卿雪山(积石山),从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西秦岭山系之西倾山从北向南绵延进入县境北部,形成了玛曲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地形复杂多样,草原、高山、河谷相间其中,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天光云水,本真自然,高原风景,空旷奇异。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侯,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凉爽,全年平均气温1.2℃,是夏季天然的避暑胜地。